在高中我们大家对于地理的学习要有自己的方法,只有我们自己对地理有一个理解,我们大家才能够深入进去进一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领悟,今天就为大家讲讲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应试策略。
高考地理选择题相对于综合题而言,选择题难度较低,因此,要想取得较满意的成绩,选择题的得分率是很重要的因素。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考选择题命制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,重点讲述在高考中面对各类选择题,应采用的具体方法。
一、近年高考选择题命制的特点和趋势
综合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选择题,有以下几个特征。
1.淡化记忆,注重能力考查
近年高考题对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查的很少,而是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迁移,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。但这不等于说不用记忆,毕竟知识的联系和迁移需要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。
2.对读图、析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
图表在地理教学中担负着特殊的任务,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,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。通过图表对地理知识的考查,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,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读图、析图的能力。所以,命题者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,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,基本上形成了“无图不成题”的命题方式,而且作为试题切入点的图像类型越来越丰富。
3.更加注重对细节知识的考查,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深度
细节图(局部图)更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,理解的深度如何。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I,通过对日照图的局部截取,考查学生对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分布。
4.有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的变化趋势
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,相互补充的;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,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、毫无价值的定量,而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科学、准确,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。所以,高考试题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简单的定量分析,符合地理科学发展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规律。但定量分析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水平,所以高考中涉及的定量分析是最简单的用数学的方法分析问题,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定量分析。
5.强调学习“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,紧密结合生活实际
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考命题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,设问不再是以前那种干巴巴生硬的问题,而是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,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,试题设置的情景涉及面也越来越广,体现出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,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”。因此,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,材料解析型的试题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,所给材料均来源于生活实际或最近一个时期内的新闻事件。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关注生活,关注时事,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。
二、如何应对试题新变化
针对以上几点高考试题的新变化,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全面系统的复习。
1.熟悉教材中所有的知识,做到没有“盲点”
2.注重对知识的理解,加强总结知识间的联系
3.加强读图、析图能力的训练,深入挖掘图表中隐藏的知识点
4.主动关注时事,灵活运用所学知识
三、高考地理选择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
1.比较研究型选择题
[题型特征]比较研究是一种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、比较,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,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的研究方法,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性的重要手段。比较研究方法在地理学研究方面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,特别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,比较研究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高考这样具有导向性的考试中,有意识的设置比较型题目,目的是要我们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,培养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比较能力,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,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。
[应对策略]在复习时不应把区域割裂开来,应对有相似性的、有联系的的部分加以关注,并联系相关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。特别是在进行两个区域间的比较时,应该首先对要比较的区域特征有较深刻地了解,熟悉区域发展的特点,并且能够迅速再现区域特征,才能对区域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做出比较。地形地势特征、气候特征、河流水文特征、土壤和植被特征、经济特征以及人口、城市等方面的特征常常是区域比较研究的重点。
高考对我们大家不光光是基本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,高考对我们大家更多的是能力方面的一个考察,因此我们大家要认真看看高考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应试策略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