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原生动物研究领域上,沈韫芬是位开拓者,并倾其一生致力于原生动物研究。下面是学大名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人物百科-沈韫芬介绍,我们一起看看有关她的介绍。
沈韫芬,1933年1月29日出生于上海,1953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,此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,1956年至1960年留学苏联并获副博士学位。1983年获全国“三八红旗手”称沈韫芬号。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理事长、名誉理事长;国际原生动物学会理事,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名誉会员;兼任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。 沈韫芬院士师从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王家楫院士,毕生致力于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工作。她带领助手调查了我国22个省、自治区的原生动物区系与分布,并在《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》一书中,描述了原生动物458种,包括新种、新亚种12种,80%为新记录,这也是我国第一本淡水原生动物地方志,被国内外同行评为“原生动物领域的经典”。沈韫芬院士还开展了我国从南到北不同温度带土壤原生动物调查,获得种类组成特点和季节变动规律,填补了我国土壤原生动物学研究领域的空白。她通过30余年的长期观察,揭示了东湖富营养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过程。在对多种水体近10年的实践研究基础上,在分类和生态的交接点上发展和建立了《水质—微型生物群落—PFU法》国家标准,拓展了生物监测新领域。该标准是我国生物监测领域自行制定的首项国家标准,被国外同行誉为“建立微型生物群落评价的世界领导者之一”。 2005年8月,沈韫芬院士和武汉地区60多位两院院士及知名教授联名上书国务院,为中部崛起长江流域经济产业带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献计献策。2005年7月,她还抱病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纤毛虫生物学会议。沈韫芬院士一生共发表论文219篇,并著有7本专著和1本译著。
沈韫芬,原生动物学家。女,1933年1月29日生,2006年10月31日去世。上海人,汉族。中国共产党党员。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,同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。1956-1960年赴苏联留学,获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学位。1960年10月回国后,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,任研究员。先后当选为中国动物学会理事、副理事长,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秘书长、副理事长、理事长,国际原生动物学会理事。
我国原生动物研究领域的开拓者,毕生致力于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工作,创造性地把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紧密结合,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。主持我国22个省、自治区的原生动物分类和区系研究,带领助手鉴定近2000种,发现35个新种。在《西藏水生无脊椎动物》中,描述原生动物458种,80%为新记录,含12个新品种,被国内外同行誉为该领域经典。经30余年观察,揭示东湖富营养化过程中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过程。对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不断改进和推广,使之成为一种准确、经济、快速的水质评价方法。1991年,由国家技术监督局、国家环保局首先颁布为国家标准——《水质—微型生物群落监测—PFU法》。共发表论文219篇,出版专著7部、译著1部。
1997年,在第十届国际原生动物大会上荣获Corliss奖。同年,被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协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。
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人物百科-沈韫芬介绍,希望对大家了解沈韫芬有帮助。最后,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和关注我们学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