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重在夯实基础,一切从课本出发,抓好学科内综合
夯实基础,课本是知识的载体,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、形成基本技能的根基,所以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和示范作用,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。如课本中生物术语、概念、定律都具有规范性、权威性,抓住课本的知识点,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,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,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、纵向加深。
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,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。立足课本,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,抓好学科内综合,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,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、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,更要稳扎稳打、脚踏实地。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,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,以不变应万变。
学会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、梳理、归类、对比,将深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规律、原理、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,使知识系统化,构建知识网络体系;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及时进行补缺强化。纵向着重在“理解”,应有层次、有序,横向着重的是“渗透”,应有意识、有机。
2、仔细分析考试大纲, 处理好大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
考试大纲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,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。每年的大纲都清楚地展示了当年考试性质、内容、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。因此,考生必须认真学习,深入研究大纲。研究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,生物命题的思路是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,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,可能会超越课本。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,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。
平时复习要着重抓住五点:①知识点,②考试点,③能力点,④应用点(联系工农业生产、国防科技、日常生活、环保知识的实际), ⑤结合点(各章节的结合),要正确处理好大纲与课本的关系。
3、学会提升能力,正确掌握方法
① 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
主干知识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,同时也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。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、有遗传的基本定律、伴性遗传、减数分裂、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、基因突变、染色体变异、遗传育种、生态系统、基因工程、细胞工程、胚胎工程、生态工程等等。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,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。要力求做到知识点、能力点、薄弱点、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,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,无疑都是有害的。
②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培养
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。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、能力、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,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、交互作用的。因此,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,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,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。
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
思维方法深刻指导着学习方法,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。现阶段作为掌握方法、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,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。正确的思维方法,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,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。特别是分析、综合、比较、抽象、概括、分类、系统化、具体化、归纳、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,一定要掌握好,并且一定要牢牢抓住。
④强化训练,善于多思善问
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部分,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,以潜移默化的方式,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,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果。强化能力的训练,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,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,力求提高解题速度。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,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、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。
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方面的习题,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,善于从图、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,作出正确结论,以提高解题质量。同时善于归纳总结,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、原理?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,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?又有什么不同之处?经过比较,以少胜多,抓住了代表性,就可以以一当十。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,摸索解题规律,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。
另外,解这类试题,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。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,一定要问,千万不要轻易放过。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,有时要用到整本书,甚至跨课本。
4、分析失误、查漏补缺
现阶段复习的重点还应该放在分析失误点、查漏补缺上。查漏补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,及时补救。对照自己在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,以及自己在知识、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,有针对性地练习,进行查漏补缺。重视增加知识的覆盖面,弥补自己“双基”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。还应该把自己做过的各类试卷中错误的部分装订成差错本,复习时仔细看看,边看边思考,找出易错知识和易错原因;检查是否能够活用知识,有无临场应变的能力。检查自己对前期所犯的错误有没有真正弄懂,错误有没有重犯。只有这样做,才能提高复习效率。